当暮色降临,东营鸿港夜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鲁班公寓美食街飘出阵阵香气,市民与游客摩肩接踵,在摊位前挑选小吃、文创与手工艺品,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,正是东营夜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2025年入夏以来,东营以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文化赋能”为思路,通过发放消费券、举办特色活动、优化夜间服务等举措,激活鸿港夜市、鲁班公寓美食街等夜间商圈,不仅点燃了市民的消费热情,更以“夜引擎”拉动就业、提振经济,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注入新活力。
夜经济是就业蓄水池与民生温度计
夜经济的繁荣,首先体现在对就业的“扩容效应”上。作为劳动密集型领域,夜市、美食街等场景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了广阔舞台。据东营市人社局数据,仅鸿港夜市就设置摊位230余个,涵盖餐饮、零售、娱乐等业态,直接带动就业800余人,其中包括下岗职工、返乡青年、大学生创业者等群体。“以前在外打工不稳定,现在在夜市开了个炸串摊,每月收入比打工时多30%。”摊主李女士的经历,正是夜经济赋能民生的真实写照。
夜间商圈的红火还带动了“上下游”就业链。鲁班公寓美食街运营方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街区不仅为50余家商户提供了经营空间,还间接带动了食材采购、物流配送、保洁服务等配套岗位需求,形成“一摊带多岗”的就业乘数效应。东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,夜经济已成为城市“稳就业”的重要抓手,2025年上半年,全市夜间经济相关岗位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8%,有效缓解了重点群体就业压力。
消费券撬动“夜间GDP”,文旅融合激活市场潜力
夜经济的“乘数效应”,更体现在对消费的强劲拉动上。为激活夏夜消费,东营市政府于7月启动“黄河口夏夜消费季”,通过“云闪付”平台发放1000万元夜经济专项消费券,涵盖餐饮、零售、文旅等领域。数据显示,首批500万元消费券上线即被抢空,直接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,杠杆效应达1:6。
政企联动的特色活动,则为夜经济注入文化内涵。鸿港夜市结合黄河文化主题,举办“非遗展演+民俗体验”活动,邀请吕剧传承人、草编艺人现场展示;鲁班公寓美食街推出“美食+音乐”模式,每周五晚举办露天音乐会,吸引年轻群体打卡。据统计,7月以来,两大商圈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,周末峰值超3万人次,带动夜间餐饮、零售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5%和38%。
文旅融合的“夜IP”还辐射了周边产业。河海音乐节、金泥湾潮汐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与夜间商圈联动,形成“白天观鸟、傍晚逛夜市、夜间赏演出”的消费闭环。东营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7月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62%,其中超六成游客参与夜间消费,夜经济已成为文旅消费的“新增长极”。
规范化管理在烟火气与宜居性间找平衡
夜经济的“热运行”,离不开“冷思考”。面对人流激增带来的交通拥堵、噪音扰民、卫生隐患等问题,东营市探索出“精细化管理+智慧化赋能”的治理路径。
在硬件提升方面,市政部门对鸿港夜市周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,新增停车位500余个;在鲁班公寓美食街设置“潮汐车道”,夜间临时开放非机动车停放区。软件管理上,推行“商户自治+政府监管”模式:由商户成立自律委员会,制定《夜间经营公约》,约定收摊时间、卫生标准;城管、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专班,开展“驻点巡查+错时执法”,重点检查食品安全、消防安全。
智慧手段的应用让管理更高效。东营区在重点商圈布设智能监控设备,实时监测人流密度、噪音分贝;开发“夜市服务”小程序,提供商户登记、投诉举报、天气预报等功能。“以前最怕顾客投诉卫生问题,现在有专人巡查,还有智能垃圾桶提醒清运,管理规范了,生意反而更好做。”鲁班公寓美食街商户王先生说。
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“晴雨表”,更是民生福祉的“温度计”。东营夜经济的繁荣,既得益于政府精准施策的“有形之手”,也离不开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的“无形之力”。从满足市民“烟火气”的基本需求,到打造文旅融合的“夜地标”,东营正以夜经济为支点,撬动城市功能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双重价值。未来,唯有持续在“活力”与“秩序”、“发展”与“民生”间寻求动态平衡,方能让夜经济的灯火长明,为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(大众新闻记者张婧婧)
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