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冲突成为中国的“紧箍咒”了吗?各方时不时拿出来“念”一下。
美国俄乌问题特使基思·凯洛格在出席“雅尔塔欧洲战略”年度会议时,再次向中国泼脏水:如果中国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,尤其是经济上的支持,那么,俄乌冲突很快就会结束。
对于凯洛格泼脏水的行为,中国一点也没惯着,王毅外长直接强势回应。
那么,美国特使为何要再次污蔑中国?
甩锅是门技术活
最近,美国俄乌问题特使基思·凯洛格在基辅的一场会议上,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言论:只要中国停止所谓的“援助”俄罗斯,俄乌冲突“明天就能结束”。
这番话听起来义正辞严,但细品之下,却更像是一口甩向东方的巨锅,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水战了,它暴露了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日益空虚的工具箱,以及其全球战略深层的焦虑感。
这套叙事武器的背后,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。
美国对华指责的调门有多高,恰恰反映了它在俄乌战场上的影响力衰退得有多厉害,将中国塑造成一个“麻烦制造者”,成了华盛顿掩盖自身战略失败、安抚欧洲盟友、转嫁内部压力的“一石三鸟”之计,简直不要太好用。
想想看,特朗普总统曾经那个“24小时结束战争”的豪言壮语,如今已经彻底沦为了国际笑柄。
美国发现,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基辅,似乎都不再完全按照它的剧本走了,这让美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控,影响力正在肉眼可见地衰减。
这种内部的焦虑,最终必然要找一个出口,凯洛格特使在指责中国的同时,罕见地承认美国已经“远远落后”,这种激愤又无奈的表态,几乎就是把“我们快没招了”写在了脸上。
当无计可施时,制造一个外部敌人来掩盖自身的无能,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,这口锅甩得也很讲究,它精准地砸向了欧洲的痛点,欧洲因为这场冲突,正深陷能源和经济的双重困境,怨气冲天。
此时,美国将矛头对准中国,并鼓动欧洲盟友对华加征高达100%的关税,意图再明显不过了:把盟友们的怒火引向别处,顺便还能巩固跨大西洋联盟的对华统一战线。
层层加码的紧箍咒
美国针对中国的施压,从来都不是杂乱无章的拳法,而是一套逻辑清晰、层层加码的组合拳,它的路径非常清楚:从政治选边,到援助污名,再到干预圈套,一步步收紧,试图将中国彻底锁死在“破坏和平”的叙事里。
第一步,就是简单粗暴的“二元对立”,冲突刚开始那会儿,时任国务卿的布林肯就致电中方,要求一同谴责俄罗斯;后来,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阿德耶莫更是直接要求中国在俄罗斯和所谓的“国际秩序”之间做选择。
他们的目的就是剥夺中国的战略中立空间,强行把中国拉进“挺俄”或“反俄”的简单框架里。
这招没奏效,于是第二步就来了:虚实结合的“援助帽子”,华盛顿开始疯狂炒作中国“军事援助”俄罗斯的议题。
2023年2月,美国中情局声称中国在输送“致命武器”,却拿不出半点证据。布林肯也曾含糊其辞地指责中国“助力了俄罗斯的国防工业”。
虽然这顶帽子最终被美军自己的参联会主席布朗摘了下来,他承认中国并未提供军事援助,但这套舆论组合拳已经成功地在国际上制造了杂音。
最新的剧本,也是最阴险的一招,就是炒作中国将“派兵进入乌克兰维和”,这简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“干预陷阱”,其用心之险恶在于,它试图创造一个让中国里外不是人的两难局面。
你想想,如果中国真的应邀派兵,一旦维和失败或者局势出现反复,那么这口“维和不力”的黑锅就顺理成章地扣在了中国头上。
可如果中国明确拒绝,那又会被贴上“不负责任”“见死不救”的标签,无论中国怎么选,似乎都落入了对方的话语圈套。
以子之矛攻子之盾
面对美国的叙事攻势,中国没有掉进被动辩解的泥潭,而是选择了一套更主动、更具穿透力的打法,简单来说,就是“坚守原则”、“另立门户”和“事实打脸”三条路同时走。
首先是釜底抽薪,王毅外长在9月13日会见斯洛文尼亚外长时,再次明确重申,中国不策划、不参与这场战争,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,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美国所有指控的大前提。
其次,中国跳出了美国预设的战场,选择与更广泛的国际社会站在一起,北京没有在美俄之间做选择题,而是选择与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声。
中国不仅多次派遣特使赴欧洲斡旋,还与巴西发表联合声明,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成立了乌克兰危机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主动塑造了一个不受美国主导、更具包容性的和平平台。
最精彩的,还是用事实说话,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一句“如果中国真军援俄罗斯,战局不会是现在这样”,就用最简单的大白话,揭示了谎言背后的逻辑漏洞。
更致命的一击是,中方直接摆出了一个让西方尴尬不已的数据:俄罗斯进口的武器零部件和两用物项中,超过60%恰恰来自美西方国家。这一记“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”,瞬间让美方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指责暴露无遗。
结语
说到底,美国围绕乌克兰问题对中国发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叙事战,不过是其全球战略焦虑和影响力衰退的一种应激反应。
这套从施压、污蔑到构陷的组合拳,非但没能困住中国,反而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美国自身的窘迫,也反衬出中国外交的成熟与韧性。
中国通过坚守原则和主动作为,不仅成功化解了对方的攻势,更在全球舞台上,提供了一种超越集团对抗的、处理复杂国际争端的全新思路。
时间会证明一切,究竟谁是和平的建设者,谁才是冲突的拱火者,事实终将给出最清晰的答案。
文丨太阳当空赵
编辑丨太阳当空赵
1.《王毅:中方不参与 不策划战争》2025-09-15 06:36·看看新闻
2.《美方称若中国停止对俄支持俄乌冲突“很快就会结束”,外交部回应》2025-09-15 15:52·澎湃新闻
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